目的 研究气虚型便秘病人应用温针灸治疗的护理干涉方法。办法 90例气虚型便秘病人,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温针灸组, 每组45例。常规组使用常规办法进行治疗和护理, 温针灸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温针灸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气虚型便秘治疗成效;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便质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治疗前后病人生活水平、焦虑状况的差异。结果 温针灸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常规组(82.22%),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生活水平、焦虑状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变, 且温针灸组生活水平、焦虑状况改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温针灸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便质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气虚型便秘患者应用温针灸治疗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 效果确切, 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提高生活质量, 缩短治疗时间, 值得推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105
功能性便秘为容易见到消化系统疾病, 是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致原发性便秘, 也为习惯性便秘, 现在多使用药物治疗, 但成效欠佳[1]。本研究剖析气虚型便秘病人应用温针灸治疗的护理干涉方法,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办法
1. 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气虚型便秘病人,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温针灸组, 每组45例。所有病人均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2], 中医辨证分型均符合气虚型便秘。排除合并紧急心肝肾功能损害、精神疾病、原发成人两性疾病、肠道器质性病变、出血倾向、血液疾病病人。温针灸组病人男23例, 女22例;年龄34~78岁, 平均年龄(49.34±9.55)岁。病程6个月~14年, 平均病程(6.45±4.52)年。
常规组病人男24例, 女21例;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49.92±9.36)岁。病程6个月~14年, 平均病程(6.46±4.51)年。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备可比性。
1. 2 办法 常规组使用常规办法进行治疗和护理, 温针灸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温针灸治疗和护理。①温针灸治疗。使用胃俞穴、气海穴、天枢穴、脾俞、支沟穴和上虚穴, 常规消毒后用50 mm×0.35 mm华佗牌针灸针直刺2寸, 轻微提插捻转直至产生酸胀感, 并用2.5 cm长艾条插在针柄上, 点燃进行温针灸。每一个穴位针灸4个艾段。②护理干涉。指导病人进食丰富纤维素水果和蔬菜, 多饮水, 定时排便。给予腹部按摩, 顺时针进行旋揉, 15 min/次, 力度均匀, 直至手下发热为准。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导, 使其树立治疗信心, 以好的状况同意治疗, 并通过播放轻音乐和介绍成功治疗病例等减轻病人的心理重压。
1. 3 察看指标及疗效断定标准 比较两组病人气虚型便秘治疗成效, 临床疗效断定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大便次数正常, 便质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大便次数增加, 便质好转;无效:症状、大便次数和便质均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便质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治疗前后病人生活水平、焦虑状况的差异。
1. 4 统计学办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κ?据进行统计剖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使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病人治疗成效比较 温针灸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常规组(82.22%),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活水平、焦虑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人生活水平、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生活水平、焦虑状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变, 且温针灸组生活水平、焦虑状况改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3 两组病人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便质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比较 温针灸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便质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和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近年来, 其发病率逐年升高, 因功能性便秘所带来的身心风险也愈加遭到大家看重。部分高龄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病人若出现功能性便秘, 容易用力排便, 致使血压在短期内升高, 增加机体耗氧量, 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和脑出血, 对病人生命安全导致威胁。现在临床对于功能性便秘多使用刺激性泻药、直肠内给药等办法进行治疗, 但成效欠佳[4, 5]。
祖国医学觉得便秘可分为虚秘和实秘, 其中, 气虚型便秘多跟气虚无力、伤津耗液等所致肠道传导无力有关, 治疗需以润燥通便、滋阴养血与活血益气为主要原则[6]。使用针刺治疗可促进肠蠕动, 增强大脑皮质与腰骶部脊髓中枢对排便反射的调节, 提升结肠平滑肌、肛提肌等的紧张性, 促进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功能改变, 促进肠内废物排出。加用艾叶进行温针灸, 可发挥温热用途和艾绒药理用途, 促进气血流通、疏通筋脉, 可通调大肠腑气, 促进大便排出。在温针灸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辅导、饮食护理等有关护理, 可提升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维持健康饮食[7, 8]。
本研究中, 常规组使用常规办法进行治疗和护理, 温针灸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温针灸治疗和护理。结果显示, 温针灸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常规组(82.22%),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生活水平、焦虑状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变, 且温针灸组生活水平、焦虑状况改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温针灸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便质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 气虚型便秘病人应用温针灸治疗辅以相应的护理干涉, 成效确切, 可有效改变临床症状, 缓解病人焦虑情绪, 提升生活水平, 缩短治疗时间,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