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中二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整理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是否常常追着老师要要点?要点是指某个模块常识的重点、核心内容、重点部分。
1.物理高中二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整理 篇一
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很多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维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物理高中二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整理 篇二
1.大的物体未必不可以看成质点,小的物体未必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未必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未必不可以看成质点。
3.参考系可能不是不动的,只不过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一样的参考系物体运动状况可能不同,但也会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略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略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未必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备相对性,需要选一个参考系,选不一样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适合的小圆点,如遇见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挨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12.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一样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定义中的一个,要掌握依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意思。平时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见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些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定义的影响,非常难同意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目前所学的平均速率。
3.物理高中二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整理 篇三
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视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地方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率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办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4.物理高中二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整理 篇四
1、牛顿第肯定律:所有物体总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况或静止状况,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况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况;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是什么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况是什么原因
4、力是产生加速度是什么原因;
2、惯性: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况的性质叫惯性。
1、所有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水平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况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水平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m;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概念:使水平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4、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有哪些用途力和反用途一直等大、反向、用途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用途力和反用途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用途力和反用途力与平衡力的根本不同是用途力和反用途力用途在两个相互用途的物体上,平衡力用途在同一物体上。
5.物理高中二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整理 篇五
电势高低的判断
1、依据电场线的方向判断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愈加低,也可以说电场线一直由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
2、依据电场力做功判断
正电荷在电场力用途下发生位移,若电场力做正功,则说明正电荷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若电场力做负功时,正电荷由低电势处向高电势处运动。
负电荷在电场力用途下发生位移,若电场力做正功,则说明负电荷由低电势处向高电势处运动;若电场力做负功,则说明负电荷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移动。
3、依据点电荷电场中的场源电荷的电性判断
若以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地方,则在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势永远为正值,离点电荷越远的地方,电势越低;在负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势永远为负值,离点电荷越近的地方,电势越低。
4、借助电势能判断
正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越大,在电势越低的地方电势能越小;负电荷在电势越低的地方电势能越大,在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越小。
5、借助电势的概念式判断
借助公式q=EP/q计算时,将EP、q的正负号--起代人,通过的正负,比较该点和零电势地方间电势的相对高低。
6.物理高中二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整理 篇六
太阳耀斑是发生在太阳大方局部地区的一种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在短期内释放很多能量,引起局部地区瞬时加热,向外发射各种电磁辐射,并随着粒子辐射忽然增强。
1、影响
耀斑对地球空间环境导致非常大影响。太阳色球层中一声爆炸,地球大方层即刻出现缭绕余音。耀斑爆发时,发出很多的高能粒子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将会紧急危及宇宙飞行器内的宇航员和仪器的安全。当耀斑辐射来到地球附近时,与大方分子发生剧烈碰撞,破坏电离层,使它失去反射无线电电波的功能。无线电通信特别是短波通信,与电视台、电台广播,会遭到干扰甚至中断。耀斑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高层大方用途,产生极光,并干扰地球磁场而引起磁暴。
除此之外,耀斑对气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正由于这样,大家对耀斑爆发的探测和预报的关切程度与日俱增,正在努力揭开耀斑迷宫的奥秘。
2、耀斑的成因
太阳大方中充满着磁场,磁场结构越复杂,越容易储存更多的磁能。
当储存在磁场中的磁能过多时,会通过太阳爆发活动释放能量,太阳耀斑即是太阳爆发活动的一种形式。
长期的观测发现,大部分耀斑都发生在黑子群的上空,且黑子群的结构和磁场极性越复杂,发生大耀斑的几率越高。平均而言,一个正常进步的黑子群几乎几小时就会产生一个耀斑,不过真的对地球有强烈影响的耀斑则极少。
7.物理高中二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整理 篇七
1、依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借助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置等。
3、借助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很多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方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4、预防静电的主要渠道:
防止产生静电。如在可能状况下使用困难产生静电的材料。
防止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8.物理高中二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整理 篇八
概念:
电势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因为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电场中两点的电势之差叫电势差,依教程需要,电势差都取绝对值,了解了电势差的绝对值,要比较什么点的电势高,需依据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正负判断,或者是由这两点在电场线上的地方判断。
电流之所以可以在导线中流动,也是由于在电流中有着高电势和低电势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叫电势差,也叫电压。换句话说。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的电压。一般用字母V代表电压。
电源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测量。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和。
公式:ΣU=U1+U2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公式:ΣU=U1=U2
欧姆定律:U=IR但这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串联电压之关系,总压等于分压和,U=U1+U2
并联电压之特征,支压都等电源压,U=U1=U2
9.物理高中二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整理 篇九
1、焦耳定律
1.概念: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意义: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电热。
3.适用条件:任何电路。
2、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在肯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2.意义:电阻的决定式,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率的办法。
3.适用条件: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和浓度均与的电解液。
3、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它的电阻R成反比。
2.意义:电流的决定式,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办法。
3.适用条件:金属、电解液。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10.物理高中二年级下册复习要点整理 篇十
库仑定律:
1.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用途力跟它们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用途力在它们的连线上。F叫静电力,又叫库仑力。
2.库仑定律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的相互用途。
3.单位:F:N,Q1,Q2;C,r;m,K:静电常数k=9.0×109Nm2/C2。
4.库仑力是场力,具备力的所有性质,是矢量有大小、方向、用途点,可改变物体运动状况,改变物体的形状,体积与其它力使物体处于平衡。
5.元电荷,1.60×10-19C叫做元电荷,可用元电荷做为电荷单位,1个电子带的负电为一个元电荷,一个质子带的正电为一个元电荷。